上一页|1|
/1页

主题:上课玩手机被没收 高二学生写下“陈情表” 快猜猜老师怎么回应?

发表于2014-03-05

小唐写的“陈情表”

    上课玩手机被发现,老师暂时没收了手机,学生想要回,你猜学生怎么做了?日前,一条名为《熊孩子手机被收后写陈情表 男默女泪啊》的微博引起热议,万州第三高二年级学生小唐(化名)为了从老师手中要回手机,写了一封信,被发到网上后成为热门话题,网友笑称“叙述委婉辞意恳切催人泪下根本停不下来”。

  

    A 故事

    高二学生写“陈情表”,网友称“叙述委婉辞意恳切”

    引用:在这个时候打扰您我很抱歉。我知道戴老师是性情中人,为人直爽。我也不好说那些弯弯道道,我只想要回我的手机。

    这是一封怎样的“陈情表”呢?小唐开篇这么写道。

    在赞美了老师的个性后,小唐言语变得直接干脆,表明目的。陈述了手机对他的重要性,比如查英语生词单句、做计算题、与家人联系等,并许下承诺要改变,还主动说包下两天的值日。

    引用:弟子愚钝未能及早醒悟在此忏悔,其实人类发明了手机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便捷,一朝回到解放前我的内心无比懊悔。

    让很多网友觉得有趣的是,这位学生的文笔很风趣又让人忍俊不禁,在写到手机的一大用处是网购时,他还写道:“要是快递打电话来打扰了您,多不好啊!”看了这封“陈情表”,网友们议论纷纷。有网友说其“孺子可教”,也有网友说“叙述委婉辞意恳切催人泪下根本停不下来”。

    老师归还手机:文笔不重要,重要的是认识错误

    昨天,记者从信中所说的戴老师处了解到,事情是上周发生的。上周二下午的一次历史课上,戴老师发现小唐在玩手机,于是将手机暂时没收了。第二天,小唐就写了这封“陈情表”,并用同学的手机拍下来传给了戴老师,结果不知道被哪位同学发到了网上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

    面对学生的“陈情”,老师是怎么回应的呢?万州三中的历史老师戴晓怡告诉记者,当老师多年,学生上课玩手机被暂时没收的情况不少。有发信息要回手机的,但是写这么多内容的还是头一回。

    有网友说这个熊孩子文笔不错,幽默风趣,老师肯定会被感动归还手机。但在戴老师看来,文笔好不好不是关键,要看是不是真的认识到错了。

    “既然能写这么长的信,就表示认识到了错误,但是没有完全认识到。”戴老师在第二天把手机还给了小唐,并指出了其错误所在:“上课玩手机不对,上英语课用手机查单词也不对,上课始终不该玩手机,用手机做计算题也不对,考试的时候不能带手机,平时不自己练习,考试时怎么办?”戴老师说,她从不反对学生用智能手机,但是不能在不该用的场合使用。

    调查

    B

    大多学生都有智能手机

    “孩子几乎没有一餐是踏踏实实把饭吃完的,中间一定要拿着手机看。”“去辅导班接孩子,看到一个女孩边做试卷边看手机,走近一看,原来孩子正在用手机上网搜答案。”“今天孩子图文并茂地更新了QQ心情,底下一群不知性别的网友跟着回复。他才11岁啊,真让人担心”……因为担心,相信不少家庭都上演过这一幕幕家长和孩子的手机大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普遍。记者从万州三中、万州二中等了解到,大部分同学实际上都配有手机,有规定,也与家长进行过沟通:尽量不要将手机带来,因此在校学生使用手机的人数大概占一半左右,其中,“学生带来的手机中,95%都是智能机。”万州三中的戴老师介绍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两所该校的10位学生,他们的手机均为智能机,价位在1000元到4500元之间不等,“现在很少看到同学在用‘老人机’(非智能机),”而除了接打电话,学生们玩智能手机的花样丝毫不逊于成年人,微博、微信、游戏、看连载小说等一样都不少。一位老师坦言,因学生上课偷玩,他一个月曾从课堂上没收上来四五部智能手机,在对孩子批评后,再把手机还给他们。

    一位副校长告诉记者:“也严禁学生使用手机,但随着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智能手机价格越来越低,最终还是没能完全禁止手机进入校园,一些孩子利用课间或晚上熄灯后在被窝偷偷玩,老师很难发现。再说,学生确实可以通过手机在紧急时刻与家长或老师联系,这种状况确实让校方很头疼。”

    声音

    C

    孩子用手机,家长、学生各说各理

    家长李先生说:“我坚决反对让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玩网络游戏,怕孩子上瘾,平时管得很严。”

    家长冯女士则不赞同“严防”,她说:“随着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孩子玩智能手机等也是大势所趋,管得太严,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她觉得,“要是没有手机,会让孩子觉得和同学没有共同语言。现代社会几乎离不开手机了,而孩子将来总会踏入社会,也应该让他们早点接触。”

    高二学生刘夏告诉记者,智能手机并没有影响自己的学习。她说,“我主要拿来打电话和照相,关键看自己控制的能力。”

    “买手机的时候我跟我爸约定好,用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听音乐也可以,但不能玩游戏、看电影。”读初二的王良毅告诉记者。

    支招

    D

    理性看待正确引导

    那么,究竟该如何理性面对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呢?

    戴老师认为,学生玩智能手机、网络游戏的现象日益普遍,要一分为二来看,不过,家长要引导孩子,注意守住底线:大型游戏耗时费力,生最好别沾,每天玩游戏最多不要超过30分钟,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如果孩子对家长表达出想拥有一部手机的愿望后,首先家长应该耐心地了解孩子需要手机的动机,再了解孩子对手机有哪些新鲜的认识。比如除了通话功能外,手机上的附带功能对孩子的学业方面是否会起到促进作用,家长在与孩子的一问一答中,既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尊重自己的想法,同时家长也能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行适当而及时的纠正。“即使孩子最终不能拥有手机,也不会因此产生不良情绪。”

    戴老师建议,家长除正确让孩子使用智能手机外,还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孩子找到新乐趣,让他们旺盛的精力有安放之处。

    采访中,一些医务人员也告诉记者,这种“新型网瘾”对于学生视力的影响比较大,18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使用智能手机。如何能够保护眼睛呢?医生提醒,首先要保证姿势正确,不要躺着玩手机,眼睛与手机之间的距离最好在30厘米左右;其次,使用时间不能过长,要多停下来休息;另外,手机屏幕亮度也要适中。


发表于2014-03-06

高二学生写下“陈情表”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