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万州为渝东镇群城市

发表于2014-09-03

  昨日,重庆市规划局就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成果组织对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了解读。重庆市市域城镇化发展目标是:落实五大功能区建设要求,构建“一区两群”城镇空间格局。其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11个区县的城镇,构成以万州为城市的渝东镇群。

    记者了解到,本次总体规划在城镇体系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延续了我市多年来城镇规划的特点;二是强调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在空间布局上,既突出全市一盘棋,又突出区域差异化特征,进一步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在产业发展上,落实产业发展方向和负面清单的要求,明确各功能区的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限制发展门类,提出生产、生活空间保障措施;在基础设施支撑上,按照全市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的要求,加强对外大通道,强化口岸和枢纽,注重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对五大功能区协调发展及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城镇化发展目标,预测至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3400万人,城镇人口242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在城镇化空间布局上,规划形成1个市域城市、2个区域性城市、27个区县城和500个左右小城镇的市域城镇体系格局。构建了“一区两群”空间结构,即由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构成大都市区;由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11个区县的城镇,构成以万州为城市的渝东镇群;由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6个区县的城镇,构成以黔江为城市的渝东南城镇群。以大都市区为龙头,通过网络化的圈层格局,带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带状城镇群的发展,结合大巴山区、武陵山区的生态涵养与保护,落实两翼地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具体要求。

    渝东镇群规划引导

    规划要求:渝东镇群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重点发展区域特色、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建成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带;禁止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注意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科学有序地推进城镇化。

    构成:渝东镇群由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内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11个区县的城镇构成,面积约3.39万平方千米。

    重点:在加强三峡库区生态涵养、大巴山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着力支持万州和其它县城高品质发展。以万州为区域性城市,以万州-开县-云阳城镇组群为引领,垫江-梁平-忠县-丰都和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化地区为载体,沿江沿路聚集,形成带状的城镇空间格局。

    小城镇规划引导

    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稳步有序发展,增强对农村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引导小城镇结合区域、特色资源、生态禀赋,实施分类差异化发展。注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渝东南城镇群规划引导

    规划要求:渝东南城镇群要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重点发展区域特色、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具有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的特色旅游经济环线;严格限制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推进人口有序转移。

    构成:渝东南城镇群由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内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6个区县(自治县)的城镇构成,面积约1.98万平方千米。

    重点:在保护好武陵山、乌江等生态资源的前提下,着力支持黔江和其它县城高品质发展,以黔江为区域性城市,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特色发展,发挥渝怀铁路、渝湘高速的沿线聚集作用,形成点轴状的城镇空间格局。

    大都市区规划引导

    规划要求:

    规划中,着重考虑加强璧山、江津的几江—双福、合川的合阳—草街与都市功能拓展区在功能和产业布局、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上的衔接,形成与都市区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有机整体;构建永川—大足—荣昌、涪陵—长寿、綦江—万盛—南川三大城镇组群,共同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

    构成:大都市区包括都市区的九个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铜梁区、璧山区、潼南县、荣昌县及万盛、双桥经开区,面积约2.87万平方千米。

    大都市区是重庆构建国家城市的功能载体,以山水、田园、绿带等生态空间为分隔,以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等交通走廊为纽带,按照组群整合、相对分隔、产城融合、精明增长的原则,形成以都市区为核心,城市发展新区城镇拱卫的空间格局。

    都市功能核心区:集中体现重庆作为国家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功能,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国际商务、商贸、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限制发展工业,除楼宇工业外,禁止新建、扩建一般工业项目和物流项目,禁止新建、扩建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加快推进现有市场和工业项目搬迁和升级改造;控制居住用地总量及居住建筑规模,降低人口密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都市功能拓展区:集中体现国家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组织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完善对外文化交往功能,加快内陆开放平台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限制一般工业项目,禁止新建、扩建污染较重、能耗高、运量大的工业项目,加快现有存在环境污染、安全风险高的工业项目升级、改造和搬迁;建设大型聚居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吸引市内外有职业技能的人口聚集。

    城市发展新区: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承接都市区功能和产业外溢,承接两翼地区人口转移,积极培育地区性生产组织功能,重点发展支柱型、战略性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城市综合配套能力;城市发展新区缺水地区,严格限制高耗水的工业项目,长江、嘉陵江及支流上游沿江地区,严格限制对饮用水源带来安全隐患、以及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的工业项目,邻近都市区地区,严格限制大气污染较重的工业项目;加强产城融合,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市内人口和市外有技能的人口,促进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