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库区最大规模鉴宝活动惊艳万州

发表于2014-05-20
活动现场。 记者 周志坚 摄
收藏爱好者观赏入围的50件“宝贝”。 记者 周志坚摄
刘敦山手卷。实习生 夏娟 摄
朱先生展示自己收藏的“斗彩瓷嵌对联”。 记者 周志坚 摄

    战国青铜剑、汉代螭(chi)纹玉剑饰、宋耀州窑青釉印花碗、明代嘉靖青铜观音造像、康熙青花人物小盘……一件件远古时代的精品古玩,荒芜了岁月,惊艳了时光,昨天它们一起现身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中心城市万州。

    当天,作为本报与万州区博物馆、区收藏协会一道,联合发起的为期一个月的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公众互动活动之一,“国际博物馆日·寻宝万州”活动吸引了超过两百位收藏爱好者参加,地域遍及万州本地和周边云阳、开县、奉节、巫山等县,以及重庆主城区,湖北利川、恩施,四川达州等地。

    昨天上午的万州区汉马酒店7楼,可谓悲、喜、惊、奇、怨,各味杂陈。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古籍、杂件……参与鉴宝的藏品中既有珍品、真品,也有仿品、工艺品。超过七百件藏品一一陈上,“老的”、“新的”,专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四个字。记者看到,当那些经历了秦时明月、汉时边关、盛唐熏风、大明气派、刻满了不知多少个世纪沧桑的藏品,真真实实地摆在文物鉴定专家面前时,专家们大都面色凝重。能够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保存得这样完好,三峡人了不起!

    由于这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6位国内知名文物鉴定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首次应邀到万州寻宝,万州及周边的收藏爱好者情绪高涨,不少人清晨7点就赶到了会场外,不管自己的藏品是真是假,让专家打了眼才安心。即便专家给出了仿品、工艺品的点评,不少人仍以坦然心态面对,认为学到了收藏知识。会场外摆放入围藏品的桌边,更是围满了人,这些从七百余件藏品中脱颖而出的五十件藏品,能够零距离鉴赏也是一种享受。

    博物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这是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三峡地区从古至今都是移民的通道、文化的走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如万州区博物馆主要负责人所说,邀请知名专家赴万州寻宝,可以更进一步帮助市民培养收藏兴趣,提高鉴赏水平,这样的活动对将万州及三峡库区的民间收藏和文化发展推向新阶段有着积极作用。

    最具三峡特色·书画

    瞧瞧清代的天子城太白岩、北山观什么样

    在现场,很多藏友的宝贝都获得了大家的啧啧称赞。但万州收藏协会副会长黄维钧收藏的一幅清代字画,最让大家动容,因为画上的内容万州人太熟悉了,那是天子城、太白岩、北山观啊!

    昨日上午,这幅字画经专家鉴定为真品后,黄维钧将其拿到场外,铺到地上供大家欣赏片刻,不少藏友走过来边看边称赞:太难得了!看起好亲切!这幅画画得好……

    或许,从书画水平上它不算精品,但万州人都会喜爱它。它的作者是刘敦山,晚清时期万州本地的一名书画家,山水、花鸟均在本地小有名气。在这幅不大的手卷上,他将万州人熟悉的山水汇集到了一幅画上。画的左侧是太白岩,崖壁巍然,山下到溪边,是山石屋舍。画的中间,近处是苎溪河,河上有桥,右边是北山,北山观的塔赫然在目。画面的远处,左侧是天子城的独特身姿,右方,仿佛是长江上的征帆点点。

    4米长的手卷上,还有画家一生中数次为它所作的跋。卷首和卷尾,是万州当代名家余仲九的题跋。万州的名人,万州的名景,这幅手卷给大家带来的亲切感,是其他藏品难以比拟的。

    最具三峡特色·造像

    清代泥金官人造像 别具川东民俗

    三峡木雕使用杂木较多,红木较少,但雕工栩栩如生,独具地方特色。在这次鉴宝活动上,不少木雕都获得了专家首肯,其中一件清代泥金官人造像更被认为是川东民俗木雕的特色典型。

    和观音、佛像等造像不同,这尊造像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官造像,铠甲金光闪闪,神态威严刚正,雕工精细中有粗犷大气的一面。

    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古代木雕,大多以观音、佛像为主。川东的百姓讲究实用主义,木雕造像也不仅是宗教人物,还有药王、土地爷、武将、文人等等。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寓意和祈祷意义,旧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木雕造像供奉。另外,三峡木雕的漆色、雕工、造型都很有特点。近年,三峡的木雕已经走向成都、湖北等地,引起了多方藏家的注意,价格也水涨船高。

    最具三峡特色·对联

    用陶瓷烧字镶嵌的木板对联,你见过吗?

    对联不罕见,但陶瓷做的对联就很有特色了。

    昨天上午,当专家看到这副“身高体大”的斗彩瓷嵌对联后,毫不犹豫给出了入围票。在清乾隆年间,开县有一个名叫朱徽五的举人和进士曹文植交好。朱举人的家宅里,就有曹进士题写的一副对联:“光照彩霞三秀草、香凝珠露五云疏。”8年前当藏友朱占和到这名举人的老宅时,一看到对联上的字立刻出手买下了。

    对联上的字不是墨写的、也不是刻出来的,而是用陶瓷镶嵌的。最初记者见到时,还以为是瓷片镶嵌,但仔细一看,每个字都是整块的斗彩瓷。北京来的专家见到它也眼前一亮:“这种形式,北京,甚至整个北方都比较少见。”

    花絮

    清晨七点就有藏友等候入场

    “会场的大门是早上七点开的,大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一位会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上来开门时,看到不少市民提着各自的宝贝,已在门外等候。

    早上七点二十,记者在会场看到,鉴宝活动还未开始(8点开始),但大厅已座无虚席,市民们都带着各自的宝贝找来了,一些收藏爱好者还来自外省。

    儿子请假陪六旬父亲参加鉴宝

    今年65岁,家住云阳的王树茂也参加了昨天的鉴宝活动,在万州工作的儿子王迎春请了一天假,专门陪父亲。“父亲一直酷爱收藏,我也很支持他。”王迎春说,父亲的收藏爱好是从钱币开始的,他收集钱币已经30余年,这次他带了4件陶器和青铜器来鉴定。

    “刚鉴定完,专家说这些东西年代不久,价值不是很高。我喜欢收藏不是在乎它的价值,而是收藏的乐趣。”王树茂说。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龙平

    应艳丽 向涛采写

上一页|1|
/1页